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 暨第三届“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 主题论坛征稿启动公告

作者: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组委会 来源: 日期:2025/7/5 19:44:11 人气:613820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于2015年创立,首届大赛发起于甘肃兰州,现已成功举办九届,第十届将由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于广东珠海举办。

本届大赛增设AIGC应用大赛,设置应用赛道和创作赛道。大赛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指示精神、党中央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系列部署要求、教育部新文科教育理念,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走文、理、艺交叉的新闻传播教育之路,为党和国家的宣传事业讲好中国故事,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战型人才。

在大赛影响下,高校教师不断追踪前沿信息技术,开展项目式、互动式、自主式、团队式、个性化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世界前沿信息科技与中国新闻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当前AIGC迅猛发展,AIGC相关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多模态大模型兴起,在图像、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生成方面实现更大突破,生成更加逼真、个性化的内容。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从新闻报道、广告创意到文学创作、音乐创作,再到教育、娱乐、医疗等多个行业,AIGC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当前AIGC迅猛发展,AIGC相关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多模态大模型兴起,在图像、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生成方面实现更大突破,生成更加逼真、个性化的内容。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从新闻报道、广告创意到文学创作、音乐创作,再到教育、娱乐、医疗等多个行业,AIGC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此背景下,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内容创作大赛于2025年5月正式启动。本届赛事继续采用省赛-国赛赛制,由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组委会联合全国约三十所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共同举办,十余家单位参与协办。

一、各赛区及公告汇总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启动公告链接汇总

二、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AIGC应用大赛组委会

                                         承办单位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协办单位联合主办)

                                 高等学校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西南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

群众新闻网

                   

                           学术期刊

         《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闻记者》《编辑之友》《中国编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新媒体与社会》

         JOURNAL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三、参赛资格、竞赛环节与赛事组委会联系方式

1.参赛资格:

(1)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和科研院所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媒体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开发人员和设计师及其他对数据新闻感兴趣的爱好者均可报名参赛。鼓励跨界合作。

(2)届AIGC应用大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高职)和科研院所的师生和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对AIGC应用感兴趣的爱好者均可报名参赛。鼓励跨界合作。

(3)团队报名,每人在每个大赛最多只可以报名3支队伍,但仅可在1支队伍担任队长,团队人数限3到6人,团队所属赛区以团队队长所在单位所属赛区为准。

(4)每支队伍指导教师不超过5人,但同专业门类指导教师最多3人,如一支队伍可拥有3名文学门类与2名工学门类指导教师,但不可为4名文学门类指导教师。学科门类参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

2.竞赛环节:

(1)大赛分为知识赛实践赛两个竞赛环节。

(2)知识赛个人赛,采取在线理论知识网考方式,个人知识赛每名选手有10次机会个人知识赛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合格的选手可自行组队参加实践赛,不合格选手无法参加实践赛。

(3)实践赛为团队赛,分为省赛和国赛。

3.赛事组委会联系方式:

(1)大赛组委会官方邮箱:cdjc_xj@163.com

(2)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孙老师:13152201048

陶老师:13321273988(参赛与合作联系)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大赛筹备组热线:15992660223

王老师:0756-3677113(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负责人)

陈老师:0756-3620018(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负责人)

田老师:0756-3620214(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负责人)

韩老师:0756-3677190(北师香港浸会大学负责人)

房老师:13379255246(参赛与缴费问题联系)

马老师:18729268380(参赛联系)

(3)各分赛区组委会联系人见汇总公告

四、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比赛方案

1.大赛宗旨:

参赛作品选题须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使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作品创作。参赛团队在所属赛区参加省赛,赛区组委会将按比例报送省赛优胜作品参与国赛,并最终决出全国奖项。

2.评分标准:

(1)选题质量(重要性、时效性、难易程度)

(2)数据质量(可靠性、相关性、处理程度)

(3)数据分析质量(数据支持、反面举证、数据总量)

(4)作品表现质量(可视化程度、文字表达水平、视觉设计匹配度)

(5)设计思路(设计效果、创意元素、互动情况)

(6)技术运用(网页制作情况、可视化工具使用)

3.大赛报名:

(1)大赛报名分为参赛报名和缴纳参赛费两步,均通过报名系统完成,报名系统链接为https://www.smartsowo.com/competition/detail?id=9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报名系统二维码

(2)参赛报名:

① 参赛学生需提前注册并登录激活智社账号,可选择手机或邮箱注册,注册链接: https://www.smartsowo.com/register ,如已有智社账号可直接登录后报名,登录链接: https://www.smartsowo.com/login 。

② 参赛学生在“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专题网页上的“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点击“立即报名”,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

③ 参赛报名仅队长需要完成操作,队员无需进行报名。参赛学生需通过个人知识赛后方可组队报名实践赛,知识赛链接:https://www.smartsowo.com/exam/detail?id=663

(3)缴费

① 学生填报参赛信息后,需于报名截止日期前缴纳报名费,才可成功报名。报名费80元/人,其中50元为网考、国赛的组织和评审费用及证书工本费等,30元为省赛的组织和评审费用及证书工本费等。

② 缴费时请按照“数据-姓名-手机号”进行备注,如“数据-张三-12345678901”,后期将按照备注信息审核是否缴费。

③ 如需开具发票,请将姓名、电话号、发票抬头、税号、注册地址、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发送至邮箱fanxuefan_ng@163.com;如缴费存在问题,请将问题描述发送至邮箱fanxuefan_ng@163.com。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大赛缴费二维码

4.作品提交

(1)提交内容:

①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报名表,提交格式为excel

② 作品阐述表,提交格式为word,具体内容要求见附件

③ 指导老师信息表,提交格式为excel

④ 原创声明(需队长所在学院盖章),提交格式为PDF或JPG

⑤ 作品名称及作品链接表,提交格式为excel

⑥ 电子封面(作品截图或重新制作均可,提交格式为PDF或JPG,4:3比例,不超过200K)

⑦ 作品PDF格式(视频类作品须包含作品内所有数据图表)

⑧ 作品相关文件百度网盘链接(系统提交即可),需将以上文件传输至百度网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百度网盘文件夹命名为“数据新闻大赛-所属赛区-学校/单位名称-XXX(组长姓名)团队-作品名称”

(2)提交方式:

通过报名系统上传提交,系统链接为https://www.smartsowo.com/competition/detail?id=9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报名系统二维码

(3)提交文件命名:

① 百度网盘文件夹命名格式:数据新闻大赛-所属赛区-学校/单位名称-XXX(组长姓名)团队-作品名称

② 提交文件命名及百度网盘内文件命名:数据新闻大赛-XXX(组长姓名)团队-文件名称(例:数据新闻大赛-XXX(组长姓名)团队-作品、数据新闻大赛-XXX(组长姓名)团队-指导老师信息表)

5.比赛规则:

(1)以团队名义参赛,每人最多只可以报名3支队伍,但仅可在1支队伍担任队长,团队人数限3到6人,指导老师不超过5人,同专业门类指导老师不超过3人。团队所属赛区以团队队长所在单位所属赛区为准,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团队成员建议由文科、艺术学科、理工科交叉组成。

(2)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作品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责任。

(3)参赛作品为电子版,作品须提交本公告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并按要求进行内容填写。

(4)作品形式若为网页链接,提交前需自行测试稳定性,若评审过程中出现链接失效、无法打开、已删除等情况,组委会不再协助进行链接更换,选手需自行承担风险。

(5)作品提交完成后,不允许再进行任何修改(包括所提交作品链接中的内容),如经发现或被举报,则取消本次参赛与获奖资格。

6.奖项设置:

(1)各赛区分别按比例设置省级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省赛一等奖不超过赛区作品总数的5%、二等奖不超过赛区作品总数的10%、三等奖不超过赛区作品总数的15%、优秀奖不超过赛区作品总数的20%。

(2)全国总决赛共设置一等奖(占决赛入围15%)、二等奖(占决赛入围25%)、三等奖(占决赛入围40%)、优秀奖(占决赛入围20%)。同时,第十届大赛在AIGC创作单元分别评选赛道优胜奖。大赛为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获奖团队提供奖品,为所有获奖团队颁发证书。

(3)决赛中获奖的优秀作品,将有机会被大赛组委会推荐至央广网等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决赛中获奖的优秀团队及个人,将有机会被优先推荐至一流媒体平台实习、获得国内外新闻传播类院校保研推荐信等。

(4)高校组参赛作品应注明指导教师,作品评审过程中,将同步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奖项,并颁发证书。

(5)在国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队伍,可获得3000元/队的奖金。

7.大赛重要时间节点:

1)  2025.05.11——大赛启动

2)  2025.08.15前——报名与缴费截止

3)  2025.08.20前——作品提交截止

4)  2025.09.20前——分赛区省赛(初赛、决赛)

5)  2025.09.30——国赛入围名单公布

6)  2025.10.10——全国网络复赛

7)  2025.11.08——全国总决赛

五、首届AIGC应用大赛比赛方案

1.作品选题:

首届AIGC应用大赛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深度挖掘AIGC技术的无限潜力。大赛秉持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的理念,鼓励参赛者打破常规,探索AIGC的创新应用,促进产学研的高效对接,推动AIGC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健康发展

2.大赛报名:

(1)大赛报名分为参赛报名和缴纳参赛费两步,均通过报名系统完成,报名系统链接为https://www.smartsowo.com/competition/detail?id=14

首届AIGC应用大赛报名系统二维码

(2)参赛报名

① 参赛学生需提前注册并登录激活智社账号,可选择手机或邮箱注册,注册链接: https://www.smartsowo.com/register ,如已有智社账号可直接登录后报名,登录链接: https://www.smartsowo.com/login 。

② 参赛学生在“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专题网页上的“首届AIGC应用大赛”点击“立即报名”,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

③ 参赛报名仅队长需要完成操作,队员无需进行报名。参赛学生需通过个人知识赛后方可组队报名实践赛,知识赛链接:https://www.smartsowo.com/exam/detail?id=664。

(3)缴费

① 学生填报参赛信息后,需于报名截止日期前缴纳报名费,才可成功报名。报名费80元/人,其中50元为网考、国赛的组织和评审费用及证书工本费等,30元为省赛的组织和评审费用及证书工本费等。

② 缴费时请按照“AI-姓名-手机号”进行备注,如“AI-张三-12345678901”,后期将按照备注信息审核是否缴费。

③ 如需开具发票,请将姓名、电话号、发票抬头、税号、注册地址、开户银行、账号等信息发送至邮箱fanxuefan_ng@163.com;如缴费存在问题,请将问题描述发送至邮箱fanxuefan_ng@163.com。

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大赛缴费二维码

3.作品类别:

(1)应用赛道方向

赛道目标:为了提升参赛学生对人工智能大模型API的应用能力和编程 能力,锻炼参赛学生对于AI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的思考与理解,参赛者需要通过开发实际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将创意转化为切实可行的AI应用解决方案。

赛道介绍:参赛者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开放API,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或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实用工具、社交通讯、生活服务、教育、健康、出行、影像、办公、资讯、金融、购物、音乐等场景,设计和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应用、网页或demo等等。具体而言,可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API,设计健康监测、疾病预测、营养建议等应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设计智能新闻推荐、热点分析、个性化资讯订阅等应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打造智能购物助手、商品推荐、价格比较等功能,提升用户购物体验和满意度;开发智能音乐推荐、作曲辅助、音频识别等应用,探索AI在音乐领域的创新应用等等。

(2)创作赛道方向

赛道目标:创作赛道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创作出满足各种场景需求的个性化作品。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并提升参赛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探索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

赛道介绍:参赛者需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创作,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图片类、文本类、乐曲(含乐谱、歌词、音频等)、视频类(视频脚本输出)等。所有参赛作品的核心内容(如图片的主要元素、文本的主要情节、乐曲的主要旋律等)必须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输出,允许参赛队伍使用第三方工具进行后期处理、编辑和输出完整作品,但不得改变作品的核心内容和创意。该赛道鼓励参赛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创意的作品。

4. 作品提交

(1)应用赛道提交内容:

① 首届AIGC应用大赛报名表,提交格式为excel

② 作品阐述文档,提交格式为PDF,具体内容要求见附件

③ 产品原型图、关键源代码等(产品原型图、关键原代码等图统一放置于一个文件夹),并附上word文档对产品原型图和各部分代码进行简要解释, 提交格式为压缩包,大小不超过500MB

④ 产品介绍视频,视频时长在5分钟以内,MP4格式,大小不超过500M

⑤ 指导老师信息表,提交格式为excel

⑥ 原创声明(需队长所在学院盖章),提交格式为PDF或图片

⑦ 作品相关文件百度网盘链接(系统提交即可),需将以上文件传输至百度网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命名应用赛道-所属赛区-学校/单位名称-XXX(组长姓名)团队-作品名称

(2)创作赛道提交内容:

① 首届AIGC应用大赛报名表,提交格式为excel

② 作品阐述文档,提交格式PDF,具体内容要求见附件

③ 作品源文件,提交格式为压缩包,大小不超过500MB

④ 作品演示视频(该项为选择性提交,如无演示需求可不提交),视频时长在5分钟以内,MP4格式,大小不超过500M

⑤ 指导老师信息表,提交格式为excel

⑥ 原创声明(需队长所在学院盖章),提交格式为PDF或图片

⑦ 作品相关文件百度网盘链接(系统提交即可),需将以上文件传输至百度网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内,文件夹命名创作赛道-所属赛区-学校/单位名称-XXX(组长姓名)团队-作品名称

(3)提交方式:

通过报名系统上传提交,系统链接为https://www.smartsowo.com/competition/detail?id=14

首届AIGC应用大赛报名系统二维码

(4)提交文件命名:

① 百度网盘文件夹命名格式:应用赛道/创作赛道-所属赛区-学校/单位名称-XXX(组长姓名)团队-作品名称

② 提交文件命名及百度网盘内文件命名:应用赛道/创作赛道-XXX(组长姓名)团队-文件名称(例:应用赛道-XXX(组长姓名)团队-作品、应用赛道-XXX(组长姓名)团队-指导老师信息表)

5.评审规则:

(1)评审专家以竞赛专家委员会专家为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评审过程的组织和监督。初赛和复赛均采取线上评审方式,全国总决赛采取线下公开答辩的评审方式,每个阶段的成绩不带入下一阶段。

(2)应用赛道评分规则:评估应用的价值与实用性,包括应用场景是否契合实际需求以及功能是否完整稳定;考量创新性与创意,如应用理念是否新颖、功能有无独特创意;关注 AI 技术应用,涵盖技术难度、实现效果、与内容融合度以及应用的创新性;重视用户体验与功能设计完整性,从功能设计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各功能间的协同响应性进行判断;审查规范性与兼容性,涉及代码规范、架构合理性以及在多种平台的兼容和移植能力。各维度根据表现优劣划分不同档次,综合各项表现得出最终得分。

(3)创作赛道评分规则:评估选题与内容质量,包括选题是否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内容表达是否完整;考量政治倾向,判断作品是否与当前时事紧密相关、是否存在导向问题;关注创意思维,涵盖作品创意是否打破传统、创作思维是否有根本性突破;重视 AI 技术应用,涉及技术难度高低、实现效果优劣、与创作内容融合程度以及应用是否创新;审查艺术性与表现力,从 AI 推动的艺术风格、情感表达和交互性与用户体验方面进行判断;考察规范性与兼容性,涉及技术实现是否规范、作品在多平台的兼容性与稳定性。各维度根据表现优劣划分不同档次,综合各项表现得出最终得分。

6.比赛规则:

(1)以团队名义参赛,每人最多只可以报名3支队伍,但仅可在1支队伍担任队长,团队人数限3到6人,指导老师不超过5人,同专业门类指导老师不超过3人。团队所属赛区以团队队长所在单位所属赛区为准,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团队成员建议由文科、艺术学科、理工科交叉组成。

(2)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作品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责任。

(3)参赛作品为电子版,作品须提交本公告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并按要求进行内容填写。作品提交完成后,不允许再进行任何修改,如经发现或被举报,则取消本次参赛与获奖资格。

7.奖项设置:

(1)各赛区分别按比例设置省级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省赛一等奖不超过赛区作品总数的5%、二等奖不超过赛区作品总数的10%、三等奖不超过赛区作品总数的15%、优秀奖不超过赛区作品总数的20%。

(2)全国总决赛共设置一等奖(占决赛入围15%)、二等奖(占决赛入围25%)、三等奖(占决赛入围40%)、优秀奖(占决赛入围20%)。大赛为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获奖团队提供奖品,为所有获奖团队颁发证书。

(3)高校组参赛作品应注明指导教师,作品评审过程中,将同步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奖项,并颁发证书。

(4)对于特别优秀作品,应用价值较高的作品,组委会将推荐至风投机构进行成果转化。

8.大赛重要时间节点:

1)  2025.05.11——大赛启动

2)  2025.08.15前——报名与缴费截止

3)  2025.08.20前——作品提交截止

4)  2025.09.20前——分赛区省赛(初赛、决赛)

5)  2025.09.30——国赛入围名单公布

6)  2025.10.10——全国网络复赛

7)  2025.11.08——全国总决赛

六、第三届“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主题论坛征稿细则

1.论坛议题:

本次论坛主要议题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传播与社会治理”展开,包括但不限于:

(1) 大语言模型驱动下的智能舆情研判与治理研究

(2)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及效果研究

(3) AI深度伪造与社会信任危机治理研究

(4)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研究

(5) 老龄化社会的AI辅助服务与信息沟通模式优化研究

(6) 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技术封建主义研究

(7) 数字人在信息传播中的认知、信任与情感研究

(8) 智能媒体产业链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 数智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培养体系研究

(10) 其他主题

2.论坛形式与要求:

(1)本次论坛拟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各大高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做主旨报告,邀请获奖论文作者做主题交流。

(2)投稿要求

①文章请参照《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章范例,请作者遵循学术规范、科研道德和著作权法律法规,且提交论文需未在其他学术会议、论文集及刊物上发表。

②本次征稿以中文为主,要求提交论文全文,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0字以内。

③来稿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至邮箱:sjxwlt@163.com,文件命名:姓名+单位+文章题目。

④来稿需按照模板注明作者信息,包括姓名、题目、学校、专业、学历、手机号码、邮箱等。(模板与投稿文章规范可至https://skxb.xjtu.edu.cn/info/12109查看)

(3)截稿日期:2025年10月01日。

(4)参会时间、地点:国赛决赛当日,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5)录用回执:经专家审核后,将于2025年10月中旬发送录用回执,与会者将同时参与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颁奖仪式及优秀作品展。

3.论坛联系人:

曹梓渲:13698126939

李晓娟:18732189027

王心怡:17802908832

李博伦:13642914009

4.参会作者答疑群

QQ群:556804739(论坛QQ群,非大赛答疑群)